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得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李德胜的绘画

2011-07-19 11:38:1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陈继春
A-A+

  李德胜无疑是将兴趣与职业融为一体的。其供职于艺术博物馆,展览到摄影,又或是工余进行中国画创作,在美术范畴内分工甚细的情况下,若他没有过人的造诣与智慧,又怎可如此身兼人数“职”?其能诗、能刻印,同时擅书,正因为如此,如此集众艺于一身者,实是不可多得之才。

  李德胜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的硕士,导师安林曾是朱光潜(1897-1986)与迟轲教授之间的“信使”,以花鸟画著于当代中国画坛。艺业启蒙于诗、书、画、印俱佳的潘栋梁(1946—1992),杨善深(1913-2004)师曾为李氏书“意到笔随”,对其画赞誉甚高;浩星宗兄认为其山水画“既有内地新文人画注重形式的特点,但也注入他对构景的主观情调的追求。”

  对传统抱有甚高敬意的李德胜,从范宽《溪山行旅图》到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临摹,使他领略到代表中国绘画某一时代高峰的魅力。君不见其拟古山水,古意盎然。在笔者看来,其学陈少梅(1909-1954),颇能上溯郭熙(1020-1090)的卷云皴,而追踵陈洪绶(1599-1652)时又予人看到对高古线条的钟爱,他对石涛(1642-1707)的把握似乎比其他的要来得深入和怡人。另外,现当代的傅抱石(1904-1965)及刘旦宅,前者的仕女画的雍容,后者村女娥眉的娇美……成了李氏过去研习绘画历程的组成部分。其实,尽管在研习某一家的表现方式或画风,画家往往不期然地于画中投射下自己的“身影”,而这种“身影”无疑呈现出其个人的美学观。诚然,“复古”是中国艺术中一个源远流长的机制,它在现代审美来说仍然十分重要。在这里,关键的是“古”在不同时期具有特定的内涵,对于传统题材的表现,赋予新的生命。

  虽然李德胜有写画于埃及的经历,但他对于澳门,又或是中国的山水、城市景观,一直怀有深情。早年获得甚高赞誉而且获得1999年全澳书画联展的《澳门纪略》,又或是入选全国美展的《镜海纪事》等,以鸟瞰式的构图,用水墨混和花青,甚至赭石,再从明清中国地图的图像处理方式中汲取营养,再加上颇具匠心的留白,有的更引入了综合媒材的方式,甚至贴上邮票。一种岁月鎏金式的气息,无疑撩动人们的怀旧之情;而以纯水墨或水墨着色去表现珠江三角洲、婺源,又或是中国台湾的街上风光,又或是日月潭,明显地跨越了笔与墨的外在形式,能根植于传统而重新组合构图,同时考虑到所表现物象的人文因素,以及自己的东西。其山水画以平远构图为主,景致由近及远,逐步深入,前后关系交代清楚。山石以墨线的浓淡变化勾勒大体,简于皴法而多用点,空阔疏朗,气息柔和,表现出一种悠然自乐的随意。设色沉着而古雅,显露出一种萧散淡逸风神。既画泼墨、写意画,又能画山水和花鸟,以及规矩的写生人物画。无论是苍松翠柏,古树老枝,线气抑扬顿挫,粗细浓淡,踪横转折,旷意而磅薄;或山村小景,或江南烟雨,又或是农家风情,优美而浪漫,给人们生机盎然的艺术感受。其写青海景物,生活气息盎然,能使观者有直接面对外面事物时的那种情感,善于把握画面的气氛。

  艺术家对题材的选择与表达方式无疑是值得予以关注,图像的生成方式和途径或可与创作者的审美观有关,也与创造能力相连。在笔者看来,生活于澳门,而又不倦地奔驰于珠江三角洲水乡、内地名山大川,甚至青藏高原,又或是遥远的北非,他可以从中比较和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方式所产生的极其出色的图像或表达方式。由此,从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作者的睿智与背后雄厚的人文情愫。

  目前的李德胜,无疑对传统中国画有湛深的理解,可以说是既处于深入传统和撷采众长的阶段,又致力锤炼自己的个人特色之中。李德胜的花鸟画最有个人特色,而且写得比较淡逸空灵和造境自然。能以娴熟的中国画传统笔墨技巧与独特的艺术视角表现平凡的物象,在平凡中寻觅到非一般的诗意,营造出一种平淡、天然纯真而且朴素的野趣。用笔大胆而不狂野,而且留意物象的细节,其笔下岭南水乡温婉、泽润,亚热带植物,如木瓜树、芭蕉等尽管是半工意,其结构或组成可以一枝一叶地与自然对照的。其画小景甚是文静,讲求意定神闲,具有相当深沉的内涵与份量,借物寄情。这种笔墨形象,配以书法和诗文的题识,与画笔相映生辉,进一步令画面灵动,揭示出画面的主题同时,以更丰富的美学内涵去营造独特的绘画天地。

  当代的艺术没有明显的界限,风格也不再单一,照相固然受到绘画的影响,而绘画也经常采取照相的角度与观看模式。张大千(1899-1983)的自画像就同时呈现出摄影术对传统人像画的影响和冲击。摄影与绘画,李德胜无疑有能力在这两个不同艺术表现媒界中相互吸收、融合的,然而在中国画创作时又保持独有的个性。其画是一直钟情于“线”的,这正是中国绘画的根本所在。正因为其能书,此根基无疑对其画甚有裨益,尤其在描写老树枯藤、又或是皴、擦上可见一斑。

  读李德胜的画,人们或会发现其画的颜色几乎不超过三种,喜爱水墨,色彩只是画面的辅助。不过,其对于颜色的配搭,又或是色彩的亮度是十分重视的;他如何重视以“染”的手法去营造画面的气氛,反而喜欢如黄宾虹(1865-1955)一样笔笔见笔,以墨点或以“擦”和线去呈现。中国绘画的灵魂──线依然于其画中占主要的地位。其画没有市场观念,写得甚见轻松。

  绘画是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观看方式”。对于李德胜,绘画就是绘画,反映作者的内心、审美观,笔下能折射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抒发情感,是生活方式之一。成功的笔墨一定与时代同步,而笔墨又从属于心境。如果以笔者的审美偏好来看,如果他在用笔上再放一点,又或是皴法更多元的话,当使人惊喜不断!无论如何,他的画不完全仅是提供给倾心于中国绘画的人们去批评与学习的,同时也是提供给热爱文化的人备览的。

  李德胜确是一位多才多艺而又勤奋的艺术家,他以自己的聪慧与勤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已甚是明显。基于其艺术广度、对中国画本体的思考,他的艺业对于今日澳门的中国画坛来说,可以说是颇具启示性的。无论钟情于色彩缤纷的花鸟,还是致力在清寒的山水画中让思维延伸,从而体察人生。要达此境,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博采众长无疑是臻于高水平的方式之一。

  笔者以为,年来李德胜在绘画上的成就,已昭示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其画足已臻于内地中国画主流系统中的一流水平。其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法,与眼中所见的题材相融合,在统一的过程中融合出新的、鲜明的图像。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线条与墨彩,构成了其绘画在画面中的多元层次,这正是其画作赋有朴素情怀和令人回味的缘由之一。

  2011年3月于澳门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得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