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得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李德胜山水画品读

2015-05-22 16:02:03 来源:艺术家亲友提供作者:万新华
A-A+

  任职于澳门艺术博物馆的李德胜生长于南粤之地,少时即得岭南绘画传统之浸染,卓尔不群,追随中山小榄乡贤潘栋梁(1946-1992)先生习画,先后毕业于澳門理工學院藝術教育系、廣州美術學院美术教育系,坚持传统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潜心临摹了不少古代名迹,借鉴、吸收古人章法布局、山石皴法、林木房舍的穿插变化,瀑布流泉的画法等等。经过多年的身体力行,李德胜成为一个诗、书、画、印兼长的多面手。

  古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事实表明,李德胜也是一位在大自然的蒙养中成长起来的画家。几年来,他不断走出书斋,赴各地写生,潜心投入于自然山川的怀抱之中,用心感受着山山水水的神韵气魄,体察造化之妙。有目共睹的是,李德胜在领略真山真水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新收获,也领悟了写意山水的真谛。当他将感受到的山川意象一次次诉诸笔墨时,那作品便自然而然地注入了自己的胸怀气度,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显然,李德胜的山水画,既不是前人山水画的复制和翻版,也不是对某山某地的照抄,而是凭借自然山水发挥自己的想象与思考,运用已掌握的笔墨技法来抒发自己对山川的讴歌与挚爱,并表达自己的审美趣味与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

  当然,绘画创作仅靠“外师造化”、单纯写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传统,画家必须具备足够的主体条件,即对特定地域景观巨大的感受力和相应的创作行动。为此,对传统始终抱有敬意的李德胜曾下大力气精研笔墨之法、状物写神之法。他崇尚宋代范宽和清代石涛,从范宽《溪山行旅图》到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反复临研,体会传世名作感染力之所在,从而把握传统笔墨的精髓。不仅如此,他还对近代名家陈少梅也情有独衷,所仿之作惟妙惟肖。譬如《山居图》、《芦汀系舟图》,那布局所形成的张力,那笔墨所建构的浑然意境,正是他表达其个性、气质和心理认知的独特选择。

  综合而言,李德胜的山水画创作以写生为主,多取材于岭南的平远树景和黄山式的险峻山色,着力发挥笔墨的表现性,尤其擅长以湿笔刻画山石的肌理质感,简于皴擦,重于点染,适当借鉴了岭南派撞水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南方山水朦胧氤氲的视觉特征,往往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在画面的结构上,他注重以山水结构的节律性布置来强化画面气势,力求饱满大度。在笔墨语言的组织上,他追求单纯中的丰富,表现中的严谨,使得画面更具有视觉张力。同时,他又充分地利用了干笔与泼墨、浓墨与淡墨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有限画面中刻画众多形态、面貌相似的山峦,以相对统一的结构排列组合营造出了质朴柔美的时空意象。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画家在以形式法则强化精神性表现方面的独特思考和有益探索。

  从画面上分析,李德胜十分擅长繁复的构图和茂密的表现方式。多线条的重叠,多点苔的重叠,当它被组合在同样多层次的山川丘壑中,苍茫深秀的风格特征自然一目了然。李德胜的皴法以密集见长,但密中有虚灵飘荡之概,其画既有皴擦,也有渲染,又有刷扫,下笔线形变化颇多,线质、线律的语汇十分丰富,同时还能够表现景色的远近和空气层。归纳地说,笔墨繁而不乱,构图满而不臃,结构密而不塞,这是李德胜山水画最为主要的风格特点。当然,李德胜山水画的丰富感并不是由于对景物的实质细部的描写,而是来自无处不有的空间幻象——由大局到细密,处处无止境,且是令人难以捉摸的面与线的扭曲、交叠与穿梭。这种视觉的丰富感足以使李德胜的绘画独具一格。

  《黄山雨晴图》是李德胜的力作之一。这幅纵124厘米,横560厘米的巨制横向构图,山外有山,云雾弥漫,描绘了山体与水雾、山与山的聚散与统一,艺术地再现了黃山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极具绘画的视觉张力,也充满了强烈的运动感。这里,李德胜在山树云水的造型上力求以近乎繁缛的节奏、细密的笔法将形象的互相渗透,而使山川、树石、云水浑成合一,并以形象的错位造成画面的梦幻感。显然,意境的把握抽象于对真山水的体验,超乎常理的景物铺陈来自于对理想境界的渴求。他通过对山石的概括描写和水气的晕染处理,山石勾勒和皴擦显得率意,并与云雾的交织互动,到处是一片烟雨迷濛,而使画面处于动势之中,拓展出无限空间。“山隱雨濛濛,人迷霧色中。快晴云堕谷,叠巘翠浮空。万壑松风起,千岩石径穷。不知何处顶,峰外有高峰。”这首五律题画诗充分道出作品的意境,足见画家的良苦用心。其他如《黄山烟雨》、《登峰览胜》等也无不如此,画家所创造的极为个性化的视觉图式打破了传统山水的陈述性,强化了表现性和视觉性。

  大致来说,山水画中的山水、林木等自然物象在画家笔下往往具有表面的再现性特征和深层的意象性内涵。而且,山水、林木又象征着某种理念和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岭南古文化遗迹,在李德胜的作品中,成为一种生命的蕴藏,成为一种滋生于此的生命现象对自己的根源的感念之情的集结。《澳门纪略》、《镜海纪事》、《水乡榕荫》、《大炮台》等,这些朝夕相处的场景,被塑造为带有怀古的历史意味,那水墨淋漓的造型被赋予了一种深沉庄重的美质,其轻灵的想像和深情的物象,以东方式的情调将某种现代感受注入一般的山水形象之中。正是如此,李德胜总是以笔墨尽情抒发内心的眷恋,并传递出极其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因此,在李德胜的山水画中,蕴涵着温厚的人文精神。

  李德胜的近期山水画作品更注重水墨韵味的单纯和艺术本体的探索,他有意识加强水、墨、色的交融,线面结合、皴点并施并反复叠加,致力于画面迷濛氤氲之气的营造。这里,画家显然放弃了传统山水画中那种淡泊疏荒的孤寂情绪和那种过于含蓄内蕴的笔墨处理,突出的乃是其山水画中明朗的意象。

  如今,李德胜在积累中已经找到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但他还处在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之中。李德胜是个安静之人,能心安神闲地静下来认真画画,这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就颇为难得。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李德胜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迈向更加丰富的艺术人生。

  万新华(南京博物館院書畫研究員)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得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